“清清爽爽,干干凈凈,洗洗更健康!”
配著動聽的背景音樂,某洗液產品的廣告詞反復播放了十幾年,早已深入人心,也成為不少中國女人相信的真理。
一家三代,上到大姨母,下至小表妹,只要有了什么婦科問題,腦袋第一想法就是“洗洗”。但在專業醫生的眼里,這個“洗洗”不僅不健康,還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患。
“洗洗”反而不健康?沒錯!
據統計,成年女性患有婦科疾病的患病率高達90%,其中滴蟲性陰道炎占37%,子宮肌瘤30~40歲占30%,而40~50歲占50%以上。由此引發的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私處異味等癥狀,在人群中還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人以為,出現上述的癥狀后必須使用洗液來緩解,其實不然。
首先,女性私處是弱酸性的環境,即便是用清水沖洗,都會破壞原本的PH值,引發內生態的菌群失調。
其次,市面上在售的洗液都含有各種化學藥物成分,不僅改變內部環境、刺激皮膚,還會催生或者抑制有益細菌群的生長,失去了細菌的保護,私處很容易患上炎癥。許多人因為一點異味和瘙癢就濫用洗劑,殊不知它造成的微生態改變也會加速病變的發生。
多項研究表明,細菌生態的失衡以及細菌性炎癥都可能是造成宮頸病變發生或加劇的因素。
女性私處具有天然“抑菌”環境
女性私密處其實不是完全“干凈”的,那里寄生著許多菌群,數厘米之間,就包含了乳桿菌、加德納菌、假絲酵母菌等250多種微生物。它們構成了健康的天然屏障。尤其是其中的乳酸菌,它參與乳酸的轉化,能夠幫助陰道維持正常的酸性環境,還可分泌抗微生物因子來抑制或消滅一些致病微生物,是不折不扣的“健康衛士”。
當清水或洗劑進入時,往往會造成大批的乳酸菌死亡,勢必導致致病微生物不受控制地繁殖,最終導致婦科疾病。因此對于健康女性來說,在日常生活中不建議進行沖洗。
如何正確保持“妹妹”的健康?
那么女性朋友們平時應該怎樣保持隱私部位的清潔呢?
1、養成良好習慣。
私密處周圍的環境常年悶熱潮濕,容易滋生有害細菌,因此平時要注意保持衛生,每天一次用消毒后的毛巾和臉盆擦洗。平時要勤換內褲,大便后正確擦拭方向是私處→肛門,經期及時更換衛生巾。
2、正確的方法清洗。
若已經患有婦科炎癥,按醫囑必須進行陰道清洗的人群,要用專門的無菌陰道沖洗器進行沖洗。洗后盡量先讓陰道內的液體流出再穿上內褲。
3、正確認識洗液。
如有需要,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醫用級別的洗液,如甲硝唑氯己定洗液等,配合口服、填塞藥物可以進行婦科炎癥的治療。切勿自己隨便購買洗劑進行沖洗,一定要先到正規醫院進行咨詢。
總之,女性私密處本身具有它自己的微生態系統,任何外來的洗劑,甚至是清水都會破壞它的平衡。因此切勿“自己當自己的醫生”,隨便購買洗劑沖洗。若要保持健康,更應該從日 常習慣上著手,如已患有疾病,則需遵醫囑使用洗劑。
本文Hash:65307e75866f6ba1a98934ebf3d51aad99f04170
聲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