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引起了大眾對“赴美生子”的熱議。記者了解到,香港醫院全面停收“雙非”孕婦以來,更多內地人轉而選擇赴美生子,今年赴美產子人數預計更加飆升。赴美產子真的那么好?信息時報記者采訪多位曾經到美國生產的媽媽后發現,赴美生子真的是一場艱難的旅行:你要扛得住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祈禱自己不會早產難產;你還要孤獨地熬上3~5個月,與一屋子來自天南海北的孕婦吃著眾口難調的食物……
現象:赴美產子人數逐年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中國大陸赴美生子人數在600左右,2010年這個數字達到了5000人。而據一家洛杉磯月子中心負責人估計,2012年上半年的人數已超過5000。赴港生子因政策因素遇冷,更多內地人轉而選擇赴美生子,今年這一趨勢預計更加火爆。
據悉,1868年,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通過,第一款為:“任何人,凡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并受其司法管轄者,均為合眾國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都不能制定或執行任何削弱美國公民權利或豁免權的法律。”這一無條件的“落地公民權”讓美國在一眾發達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受國內產婦歡迎的國家。在英國、法國、德國等諸多歐洲國家雖然也有類似的“出生公民權”政策,但各國政府對于公民權的認定都是有條件的,比如要求至少父母的一方有永久居留權或者是公民。
赴美產子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部分經濟實力較強的國人對國內現階段的公共服務或生活環境不太滿意。一方面,中國的法律和制度環境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比如經濟政策、稅收和稅收政策等,富裕人群對保全資產的需求相對迫切,對“變動”敏感度高,希望借生“美國寶寶”轉移國內資產。另一方面,中國目前的公共服務條件,比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有一定差距。
風險:長途飛行對胎兒不利
在外資公司上班的小朱之所以赴美生子,一方面是希望寶寶能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和更加完善的社會福利,另一方面孩子18歲后她可以申請美國公民身份,到國外養老。但拿到美國旅游簽證并預定好月子中心后,小朱被醫生告知“胎盤前置,如果長途旅行容易造成胎盤早剝,甚至會危及胎兒生命。”不得已,小朱只好留在國內待產。
“能在出發前發現胎盤位置有問題而取消旅程,算是幸運的了。”廣州長安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蔡紅月表示,孕婦搭乘飛機,必須處在健康狀態,不能有產科、內科和外科的并發癥,比如胎盤異常、以前曾早產或流產過、肚子痛、出血、子癇前癥等。內科并發癥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尤其懷孕又并發高血壓,危險性自然增高,可能會出現胎盤早期剝離的狀況;或是有血栓癥、貧血、心肺疾病等,也很危險。
本文Hash:4df25277c167c24f5570679f0c4e9720436d2a6f
聲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