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小滿
我國傳統24節氣之一
但叔發現很多年輕的同學
可能連24節氣是啥都不知道

在24節氣里
每年5月21日或22日
當太陽到達黃經60°時即為小滿
這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

經度-黃道坐標系統
這也意味著
我們將從初夏進入到炎夏
天氣會由暖變熱,降水量增多
換言之
濕氣也會越來越重



1、濕氣陰冷:損傷陽氣
中醫上
風、寒、暑、濕、燥、火為六邪
可看作是六大致病因素
其中,濕氣性質屬陰
而讓人體身體動起來的能量屬陽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
就是陽氣初生到消耗殆盡的過程
當體內濕氣(陰)過多
便會消耗更多能量(陽)
去維持人體正常運作(陰陽平衡)

比如一下吃太多“助濕”食物
(如雪糕、冷飲等)
腸胃便會大力消耗能量去代謝
一旦體力不支臟器功能就會受損
導致腹痛腹瀉
這就是陽氣受損的一種表現

2、濕性濡潤:毀人于無形
據《雜病源流犀燭·濕病源流》
“濕病之因,內外不同如此,
然不論內外,其熏襲乎人,多有不覺”。
意思是
雖然濕氣有內外之分
但當濕邪侵襲人體時
是很難察覺到的

因為人在濕氣初期
并不會有明顯癥狀
只有當濕氣重時
才會讓你出現不適,如

3、濕性黏膩:很難纏
除了易導致各種疾病外
濕氣還有個最致命的危害——難以根治
《溫病條辨》上這樣解釋濕氣

意思是說
如果受寒,出出汗,穿暖點就能好轉
如果過熱,吃些清熱的藥就能祛火
但濕氣就像牛皮糖,想甩開它很難


中了2項以上,說明體內有濕氣
(中得越多,也代表濕氣越嚴重)


小滿后濕氣無處不在
無論在飲食上,還是日常生活中
我們都要有意識地避免“過濕”

所以,要離濕邪這個“百病之源”遠遠的
就得先從飲食上下功夫

比如
肥肉、雪糕、純牛奶、巧克力
冰奶茶、涼茶等
這類食物都容易誘發體內濕氣


中醫里,脾是運化水濕的臟腑
我們體內出現濕氣
多與脾的運化功能受損有關
當脾虛時,濕氣會困住脾胃
進一步損害脾的運化功能
讓各類濕氣引發的癥狀更嚴重


所以在祛濕時,還要同時健脾
日常可以多吃下面這些食物
山藥、蓮藕、西洋菜、冬瓜
櫻桃、白扁豆、陳皮、芡實
茯苓、鯽魚、豬橫俐等
有條件的同學
還可煮碗健脾祛濕的四神湯

這個方子老少皆宜
可作為夏季日常保健方用
本文Hash:f3f850c01babeed4535e5597885cc8926621ea94
聲明:此文由 163lady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