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這其中,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了18.7%,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達到了13.5%,我國60歲的以上的老齡人口達到了2.6億,不但規模龐大,而且老齡化進程也在加快了。
衰老是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的局面,從生理的角度看,人體的衰老存在幾個突然的轉折點,一旦過了這個轉折點,身體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研究發現:人的一生有3個轉折點
這項研究發表在2019年的《自然·醫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分析了4263名18-53歲的血漿樣本,通過研究血液中蛋白質含量的變化,研究人員發現有高達1379種蛋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改變。
與衰老相關的蛋白變化,不是隨著年齡平穩的改變,而是波動變化。尤其在34歲、60歲、78歲三個年齡節點存在一個的轉折,而在這三個年齡節點的區間內,該蛋白的水平會保持一個相對恒定的狀態。
尤其是隨著衰老節點的來臨,各種疾病也會呈現出一種高發態勢。34歲之后,心血管疾病會露出端倪而且會呈現不斷走高的態勢,數據顯示,國內62%的40歲以上的群體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34歲以后尤其是40歲以后,癌癥的發病也會快速上升。而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鄒世恩表示,34歲以后,人體的骨量就開始不斷丟失,骨頭整體會開始變脆。
這些行為可能會加速你的衰老
除了自然的衰老之外,生活習慣也會深刻影響和改變每個人的生理狀態。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更能加速衰老的進程。
首先是飲食習慣不健康。不節制飲食或者大魚大肉的飲食方式,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風險之外,也會加速身體器官的老化。
其次,煙酒對身體的傷害也最為明顯。尼古丁會導致皮膚血管收縮,導致皮膚皺紋早現,而酒精而加速皮膚的脫水,促進衰老。何況,兩者對體內器官的傷害,也是一個累積且基本不可逆的過程。
再者,長期的作息不規律頻繁熬夜、精神壓力大不會釋放負面情緒、濫用藥物等不良的習慣,不但會影響內分泌和免疫力,也會對神經系統和肝腎等器官帶來很大危害,不但會加速衰老,還會使自己患上多種疾病。

抗衰老,從5件事做起,現在也不晚
衰老的進程雖然不可逆,但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夠延緩衰老的速度。
營養要充足
成年人要避免高脂、高油、高鹽、高糖飲食,飲食結構要均衡,每天要盡量吃夠一斤的蔬菜,比如西紅柿、黃瓜、西蘭花、芹菜等等,水果也要經常食用,不但要保證量,也要注意品類要多。主食以全谷物類為主,少吃精米細面。控制紅肉的攝入量,適當吃魚、雞鴨等肉類。另外,還要適當吃一些干果。
睡眠要充分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而且對身體的代謝、精神狀態和情緒都會有好的影響。每天規律的作息,保證深度睡眠的時間在7-8小時左右,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身體的健康。相反,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或者有熬夜的壞習慣,不但會導致皮膚粗糙、精神倦怠,而且由于擾亂了人體的代謝,還會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
堅持鍛煉
運動可以加速身體的代謝和血液循環,同時也提高了骨骼和心肌的耐力,每天的運動時長達到45分鐘左右,每周的運動次數最少達到3天,不但可以減緩衰? ?的速度,而且能提高人體的平衡和抓握能力。運動方式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跑步、健步走、打球、騎行、太極拳、瑜伽等方式皆可。

堅持用腦
成年人應該多進行一些深度閱讀和思考,尤其是老年人,經常打牌、下棋或者做一些益智類的游戲,可以提高和鞏固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加速記憶,從而降低大腦的衰老進程。
保持年輕心態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日常生活中要樂觀開朗,保持年輕的心態,學會給自己放松減壓。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探索的精神,可以去跳跳廣場舞、下棋、釣魚等。只有精神狀態好,生理才不會衰老。
延伸:我們離“長生不老”還有多遠?
歷代的帝王都有長生不老夢,現今科學進步了,有關衰老和抗衰老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
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和九州大學年初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相關研究表明,生物體內谷氨酰胺的代謝與衰老有關,而抑制它的代謝進程,則能有效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谷氨酰胺酶1是生物體內衰老細胞的必需,而衰老細胞則是那些不再分裂但新陳代謝活躍的細胞,它們在生物體內既維持了生物的正常運行,但也會促進疾病的發生。而在具體的小鼠實驗中,抑制生物體內的谷氨酰胺酶1,就可以有效的清除衰老細胞,這樣就減輕了相關器官病變的風險,從而也就逆轉了衰老延長了壽命。雖然相關的研究還只是在小鼠體內進行的,但從長遠角度看,對人類抗衰老還是提供了一條思路。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下,人類對于衰老還是不可逆的,但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緩這個進程,更能降低在衰老的過程中,身體出現各種病變的風險,從而降低自身的痛苦。就這個意義而言,提高健康的生活意識尤為必要。
本文Hash:d5d2d292a86777dd088a7daeb1eca688bc6d9f16
聲明:此文由 163lady 分享發布,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